体桩是解决“动与静”的关系的养练之始,道家“知命养性,性命双修”,所谓“性在天边走,命在海底游”,许多人不得其解,实质上本意是上练精神 ,下练精气,开发智力,保命延年。
所谓“神 藏气内丹道成”,“养灵根而静心者为修道,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
这说明修炼是以静为主的,练拳是为了“敌将”,是以动为主的,再引申一层来认识,动与静是不可分割的。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动静一理,体用一源,不真动就谈不到知“意”,不真静就谈不到知“性”。
静为性,动为意,“静中之动谓之真动,动中之静谓之真静。”
静中无动等于有形无意,空势无备。动,就是“意”的训练、是内五行、精、气、神 等内功内力的锻炼和培育。“意”动才会形意合一,“妙用则为神 ”。
在此基础上,再经其它四个桩的锻炼,才能追求到“虚极静笃时,则还于先天本性”,“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的境界。
而乾坤桩的主要功用是通气之法。
其讲求练气,但必须有渠道,有方法。所谓通气,一是要使气顺畅地疏通于周身经络。由丹田下行,“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