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本体,动则作用”,正是会意象形之法门,而道蕴藏其中矣。
这降龙、伏虎两个桩法,其实是一个桩,就是三体式,所谓“万法不离三体式”。
常乐一步向前迈开,两足分出前后,前脚直指正前方,后脚外撇,重心在后脚。前手向前方伸去,高度在胸口,后手藏在前肘之下,腹部之前。
气在胸部上升、腹部下降,站桩片刻后,常乐前手与胸部感应,不自觉地上拾,后手与腹部感应,自然有降力,如不控制,会缩贴到腹上。
降龙是把飞龙拽住,可比喻为放风筝的劲,有控制地放飞,劲是向上的。
而伏虎是把老虎按在地上,不让它动,劲是向下的,老虎脖子肉厚,根本无法按牢。
按老虎,好比是按水瓢,一死按,瓢就滑开了,把手按到水里去了。
这两只手就是两个桩,前手是降龙桩,后手是伏虎桩,而如果两只脚做到两手的状态,才真是降龙伏虎,前脚是放风筝的劲,后脚是按水瓢的劲,三体式便齐备了龙虎二桩。
所谓三体式是天地人,头颈叫天,胸腹叫人,腿脚叫地。
天地生人,所以练拳先要摆正头颈和腿脚,如此才能滋养五脏、端正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