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衡量的,但不是绝对地始终把重心放在正中,所以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又要注意不可过正,防止过犹不及。
这种武技要求,在与对手战斗时,如果左侧的肢体微感重意,就立即将左侧的这一部分肢体变虚。
而右侧的肢体如微感重意,也立即把右边的劲隐去,使对手无法得实而攻。
常乐知道,攻击必须得着对方的实处,如得不着对方的实处,那就难以真正有效。
因此根椐这种武技的理论,对手企图得实,自己则当相应地,把对手与己相接部位变虚变柔,使人感到像把劲力落到棉花上一样而无法得力。
而这主要依靠肢体触觉等感知的灵敏度,来作出迅速和精确的反应,使对方感到难以捉摸,使得对方看似好像能按到实处了,但真正按来时,实处不早不迟地已经变为了虚处。
所谓“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大抵就是这个道理了。
而对方如果仰攻,自己就升高,使他深感高不可攀,对方俯袭就落低,使他顿觉深不可测,造成敌人心理上的压力。
同理,当对方进身时,就引之向后,使其感到越是向前,形势越加深长而终不可及,而当对手退身,就乘势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