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第五十四章 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求收藏,求推荐)(4/5)
马周被说蒙了,赈灾救济呀,怎么成了大兴土木?或许还要加上劳民伤财。
李二陛下也听得不对,脸一板,斥道:“此乃朝廷大事,莫要胡说八道。”
徐齐霖向李二陛下躬身拱手,说道:“微臣并没有胡说,请陛下听微臣解释说明……”
我国早在商代就已经有了备荒制度,经过不断完善,到唐代时,赈济的方式已经基本成型,也就是马周口中的成法。
而这些赈济办法通常包括开放粮仓,减免赋税、调粟平粜、转移灾民、抚恤安置等,还属于被动救济,也多是官府独力承担。
在宋明朝代才出现了“兴工之中,兼行赈济”的以工代赈之策;在清朝,“以工代赈”频繁出现,已成赈灾济贫的主要政策。
至于最早、最有名的“以工代赈”,可能就是宋朝名臣范仲淹主政浙西的事迹,在《梦溪笔谈》中有完整详细的记载。
难民中有老弱,也有青壮。不能自食者,得以受粟;能自食者得以籴粟;做工者,按量发以粮食或其它实物。
而且,趁着工价低,官府正可以搞些基建工程嘛!
什么铺桥修路、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建造修补官仓等等。除了官府,还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