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起什么,又道:“我这有张试卷,闻相要不要看看?”
“啊?好。”
闻宣策也很疑惑,这么快试卷就到皇上这啦?而且还让自己也看看,莫非是九歌的试卷?
“咦?这是……黎大学士的字迹吧?”
“不错,是他执笔抄录,看内容。”
周曜眼带笑意,因为卷纸上没有改名,他仿佛找到某种恶趣味。
果然,闻宣策看完之后,顿时惊为天人:“好一个何须马革裹尸还……好一个留取丹心照汗青……”
好吧,和黎雪芹的反应一模一样,甚至闻宣策表现的更加夸张。
“好诗!好气魄!好文章!莫非这是尉迟家那小子的答卷?”
“呃……闻相也觉得好?”周曜故意反问道。
闻宣策当即便道:“何止是好,简直让人眼前一亮,连老臣也自愧不如啊!当年的大运将士,正是抱着‘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死志,与血赤、土蛮、巫族决一死战!这短短几句诗,便道尽四年征战!解题之读,点题之精,这篇文章更是发人深省,怕是也只有尉迟公,才能调教出如此子孙?”
反正好听话又不要钱,尉迟公是满朝公认的大佬,人家现在都不上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