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出小望之的真实身份之后,他就一直有意结交,后来更是在群臣疑虑之时,坚定地站在小望之一方,自以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谁知入京之后,元嘉帝对他非但没有半点封赏不说,甚至还在有一次召见他和户部尚书吴芬时,斥责他们御下不严,这才致使本部出了私通瓦剌、意图行刺的赵吉之流,差点就酿成了大祸。
元嘉帝说这话的时候,压根儿就忘了当初是赵贵妃非要把赵吉给安插进来的,而且还指明了职位不能低于郎中,并且获得元嘉帝的首肯,他们做臣子的劝谏无果,除了奉命行事,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若是元嘉帝没有如此大肆封赏韩彦,谢之仪觉得自己尚且可以忍受元嘉帝这般赏罚不分,但是眼见着比自己年岁还小的韩彦凭借从龙之功一路青云直上,已经远超自己,作为前辈的谢之仪如何还做得住。
不过,谢之仪的折子混杂在一堆同样的奏章之中,倒也不显眼。而且作为国子监祭酒的得意门生,谢之仪一向文采极佳,即便是写奏章劝谏,那也是劝得很有水平,半点不会叫人反感。
对于这些折子,元嘉帝只有一个批复:“若无韩卿,何来今日之太子,何来大周之太平?且甘罗十二为宰,官职高低、能力有无,仅以年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