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仅仅是为了交朋友,要开天工坊,建厂买设备都是小事,重要的是缺乏足够的木匠。精通这门手艺的要么是官府百工院的匠户,要么早都被各大船坊和其他作坊雇佣,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稀缺人才。掏高薪挖人不是不行,但一般是挖不到的,匠人们受到契约的约束,也受社会道德的约束,后者的约束力更大,也更管用。就算徐佑愿意帮忙掏违约金,也极大可能挖不来人,还会因此臭了名声——对他来说,乡间的风评至关重要,牵扯到以后升品的评议,为了赚钱而自绝于士族,那是白痴才干的事。
所以,他只有来见赵信,希望从他这里先借几个人过去,日后再慢慢的想办法把人截留。这样做的好处,既不伤两人的和气,也让赵信不至于那么的为难。
赵信很爽快,直接给了徐佑十个手艺精湛的木匠、五个熟练冶金的铁匠,约好借用一年,到期归还。徐佑大手一挥,又在赵信这里了五艘船,加上先前的十五艘,仅仅在赵家船坊,他就了二十艘大船,哪怕是金陵的船坊,这也算是大得不能再大的大主顾了!
眼看天色已晚,赵信热情留宿徐佑,并于后花园设宴款待。酒过三巡,耳酣面热之时,明月高悬,如玉盘璀璨绚丽,赵信舔着脸再求徐佑赠诗。之前他已经向冬至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