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文会,基本是同一阶层的人参加,童生跟童生文会,生员跟生员文会。彼此学识水平差不多,让你不会在一群博儒面前瞠目结舌说不出话,也不至于在一群白丁面前感觉对牛弹琴。
在岁数上,也会形成群体。比如这次文会,大致就是二十岁左右的童生,来年要参加院试的人凑在一块儿。
沈溪在旁边默默听着,感觉有些不太适应。
旁人不会主动跟他搭讪。他只需要倾听就可以,而很多时候,就算他有机会搭话也不愿意发言。因为他的见识跟这些人有所不同,这些人对学问的认知,局限性太大,他们被程朱理学荼毒很深,所持主张,很多都不能为沈溪认同。
一场文会,沈溪前前后后也就是刚开始说了几句“景仰”、“幸会”之类的场面话。
倒是苏通侃侃而谈,连郑谦等人也争相发言,他们都是应届考生,需要名气来为自己来年院试添砖加瓦。
考场上,考官还是很注重考生的“修为涵养”,而对于“修为涵养”好坏的辨别,考官总不会亲自一个个考察,要说识人没有三年五载很难明了,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从此人的名气和口碑上探知。
若是遇到那种风闻不好,甚至被人誉为“癫狂傲慢”之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