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已经交代过,明朝国子监监生,从正途来说,大致可分为“举监”、“贡监”和“荫监”。再加上景泰年间开始的“例监”。
监生等同于秀才,无论之前是否有功名,只要入监之后,就可以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即便是在国子监肄业,也可以选官授职。
而明朝以监生做官,做得最轰轰烈烈的莫过于严嵩的儿子严世藩,他压根儿就不是从正规科举之路走出来的。全靠老爹的荫监,最后却做到尚宝司少卿、工部侍郎,权倾朝野。
因为这几年朝廷对西北用兵。加大了国子监内“例监”的数量,这次入学的六百多名国子监新生中,有一百多人为“例监”,一百多人是“荫监”,比例看似不大,但在一个国家最高学府内,有小半监生都是关系户,对于国家最高学府的声名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明初许多人希望通过入南北两雍来获得参加乡试资格,或者授官,但到弘治年间,科举回归征途,走正常途径历经院试、乡试、会试为官成为普通士子的选择,至于入监,成为少数特权之人的专利。
与苏通在国子监各处走了走,沈溪正要送苏通出门,正好遇到一位熟人,也是与沈溪和苏通参加同届乡试而获得亚元的吴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