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源自于他对“兰陵笑笑生”的不服。
唐伯虎这一快,反倒不如平日里作画那般严谨。风格虽然没变,但着墨显得有些单薄,落笔后他自己也能感觉出画风似乎底蕴稍显不足。
反观沈溪那边,虽然画得慢。但非常沉稳,小小的皴法都不会懈怠,等画从轮廓,继而到一幅整幅的画成形后。画风的大气磅礴显而易见。
唐伯虎毕竟与沈溪立在对桌,他所能见到的,仅仅是一幅倒置的山水画。
唐伯虎不时抬头去看沈溪。想要观察沈溪绘画的技法到底有什么诀窍,可越看,他心里就越犯嘀咕,他本以为沈溪落进了他的圈套,胜券在握,可一幅画没成,他便有种“中计了”的感觉。
因为沈溪这幅画,怎么看都不像是初学者所画,更可甚者,连他这样浸**画二十年的人,也分辨不出沈溪画风的风格到底是隶属何门何派。
唐伯虎心中仍旧在赌气:“我堂堂唐寅,岂能输给你这小后生?”
本来唐伯虎还可以增加一些个人的理解,对画风进行修改,但他偏偏怄气,既然看不出沈溪的风格,也就不再理会,而仅仅是根据之前开的头,强行收尾。
如此一来,唐伯虎笔下便出现一幅不伦不类的《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