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刘大夏又道:“沈溪,你年岁不大,做事却很稳健,你将来走的是文臣之路,在翰林院履历期满后,到时户部若有官缺,我便调你过来……”
沈溪暗自腹诽:
谢您老赏识,不过学生可不会自触霉头,帮你做几件事险些连小命都丢了。这还是看在您爱才的份儿上,若以后再有什么案子让我去做,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您要找可供使唤的小卒子,还是江栎唯这样听话的人最合适!
心里虽然这么想,沈溪嘴上可不敢乱说,赶忙行礼:“多谢刘尚书赏识。”
跟应付徐琼的口吻基本一样!
徐琼想把他调到礼部。刘大夏却想把他调到户部听用,但其实沈溪马上就要入翰林院当修撰,这些全都是给他许下的空头支票。
对旁人来说,能得到两位尚书的赏识,那比中状元还要来得荣耀,但徐琼和刘大夏并非只是因为爱才而提拔他,都是想指使让他做事,不一定为非作歹,但却是得罪人两边不讨好的差事。
相比之下。沈溪还是觉得翰林院比较适合他,清贵不说,而且还与世无争,谁都不会得罪。
刘大夏与沈溪客套几句,提到沈溪即将被授予翰林修撰之事,对沈溪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