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花的大米,从六品的翰林院史官修撰月俸是八石米,也就是九百斤左右,按照市面上一石米差不多是六七百文的模样,沈溪的月俸也就是五六两银子。
在翰林院中,这已属于高薪,那些庶吉士是按从九品的官阶发米,一个月才五石米,除了要养家糊口外。还要人情客往,那才真的叫过的苦日子。
这天下午发俸米,翰林院供职的人可以选择是自己领回去变卖,又或者是直接从户部折价拿银子、铜板回去。
自己找人卖米,事情会变得复杂许多,需要找人手搬运,还要亲自看着卖,对斯文人来说有点儿丢面子。
但官俸的俸米质量好,不兑沙子,到米粮店能卖出高价。尤其是在城中近来米价腾涨之时,比之官价要高出不少。
朱希周等人习惯了只带足够养家糊口的米回去,剩下的在翰林院就折价兑了银子……
沈溪看了看,还是决定把米拿回去自己**较好,于是乎在所有人眼中,只有沈溪把全额的俸米领到手,八石米倒也没缺斤少两,只是沈溪要搬回家,就得花钱雇马车来。再请人手把俸米搬上车,先运回家存放,回头指派朱山跟宁儿出去卖米。
这招来同僚们的耻笑,很多人对沈溪这种“不知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