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翰林心中已经开始骂娘了,本来就没多少资料,还让三天整理出来,那不是要人命吗?
谢迁发觉翰林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补充道,“若是何人能于此事上奏功,吏部的考核……嗯嗯,有些话不用老夫细说,你们也该明白吧?”
老狐狸果然深悉人性,居然丢诱饵了,还是眼下翰林院中人人眼热的侍读和侍讲的空缺。
一旦升上侍读和侍讲,那就从翰林院做事和跑腿的,一跃而成为管理层,基本可以坐办公室喝茶下棋,编撰一下诰敕,或者审核一下下面交上来的文件即可。
翰林们的积极性立马高涨,只是他们没意识到,想要找洪武三十年的资料都很难,建文时期的资料那就更稀罕了,不是光有积极性就会出成绩的。
“之前洪武末、永乐初的文案是谁整理的?”谢迁临走前突然问了一句。
朱希周行礼道:“回谢阁老,是沈修撰。”
谢迁望着沈溪,一脸欣赏的模样,点头嘉许道:“是沈修撰整理的啊,那你出来,老夫有几句话问你。”
沈溪心想,让自己整理建文资料的人分明就是这个老家伙,现在居然装作不知情?
旁边朱希周却在琢磨:“沈修撰可真是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