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分为三部,其中居于西辽河、老哈河一带者便为兀良哈部,居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一带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者为鞑靼部,居于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流域及准噶尔盆地者为瓦剌部。
明朝建立后,为尽快稳定国内局势,巩固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对蒙古族人采取招抚政策,“有才能者,一体擢用”。不久,兀良哈部的原元辽王、惠宁王、朵颜元帅府相继请求内附,明太祖遂于其地设置大宁都司营州诸卫,又于兀良哈部所在地设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
其后,大明与兀良哈部关系时好时坏,好的时候向明廷朝贡不绝,各部落首领担任明廷任命的军职务,并赐诰印、冠带、白金、钞币、衣物。坏的时候则对明朝东北部边境袭扰不已,大肆劫掠,
弘治初年,兀良哈部常盗掠古北、开元、广宁和宁远等地,为明廷遣将击退。到弘治十年前后,随着鞑靼察哈尔部兴起,兀良哈部不断遭到达延汗率军入侵,三卫首领只能向南边的明廷求援。
以前大明跟鞑靼人关系较为亲密,主要是为防备强大的瓦剌人的入侵,明廷需要与鞑靼部抱团取暖。但随着鞑靼达延汗崛起,火筛率兵马入侵北关后,明朝与鞑靼人的蜜月期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