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晖没有回话,侧头看向沈溪。
意思很明显,这位李参将说的话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他想采纳其说法,但要先问问沈溪的看法。
沈溪站起来指着那李参将道:“如今延绥镇未失守,但鞑靼人犯我边境劫掠百姓的事情少了吗?”
沈溪一句话,就让在场的将领面露羞惭之色。
大明军队也不都是窝囊废,还是有许多将领卯足了劲儿想跟鞑靼人一决雌雄,但上峰的意思则是能拖就拖、能避就避,结果拖避到现在,鞑靼人几乎把北关给抢了个遍,百姓流离失所,宣府、大同、太远、延绥、宁夏等边镇一片萧条。
城丢了,鞑靼人大肆劫掠倒也说得过去,可如今城池都在,鞑靼人还这么猖狂,完全是守领避战之过。
“这位沈大人,那派出兵马,救援不成……责任谁来担待?”
又有位叫做杨玉的参将听不惯沈溪的语气,此人属于中间派,不想避战但也不想轻易出击,总要先把责任理清楚了再说,以做到万无一失。
其实大多数避战派都是老将,而想战的则是年轻急于立功的将领。
这就是边关的现状,但因老将资历深职位高,说话顶事的还得数老将,所以现在消极避战成为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