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尚是第一次从朝中人口中得知刘大夏归期,之前没任何人跟他说过这事,连谢迁都对他三缄其口。
王守仁又道:“沈中丞,有件事还得提醒您,因为您现在已不再担任延绥巡抚,关于军功犒赏申报方面,是由与刘尚书一同回京城的王中丞呈递此事,当日……您可能并不会进宫!”
沈溪微微点头,关于此事,他早有预料,虽然此次对鞑靼一战最大的胜利是由他主导,功劳也数他最大,但由于他暂时被投闲置散,连申报战功这种事,都需要继任的延绥巡抚王琼来做。
沈溪在献俘日固然是出尽风头,但也因此招来文官集团的强力打压,沈溪越感觉目前自己不适合留在京城,文官集团可不像宦官集团那样容易应付。
历史上的刘瑾,虽然打压异己,残害忠良,但也保持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文官集团对政敌的打压却是不遗余力的,即便是感觉对他们有威胁,也会狠踩一把,在文官集团眼中,非我一党其心必异。
沈溪深知大明官场的险恶,即便是刘健和李东阳这样的名臣,也摆脱不了党同伐异的思想。
对于进不进宫,沈溪没多少想法。
至于刘大夏在皇帝面前怎么说自己,他不强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