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决心,重重点头:“这几个月来,咱几家铺子盈利不少,既然小郎说要开私塾,那就应了他,再请几个先生回来也未尝不可。姐姐以为呢?”
周氏气得直摇头:“总不能事事都由着这臭小子吧?”
惠娘却笑道:“姐姐,你说是小郎的学业重要,还是姐姐一口气重要?”
周氏气呼呼不应声,不过现在沈溪也犟着口气,面对儿子的前途。周氏只能点头表示同意。
与以往沈溪提议成立商铺和作坊不同,这次办学塾,惠娘和周氏都属于被迫答应,因为她们有自知之明。觉得不该把铜臭沾染到志向高洁的读书人身上。
可惠娘在商会开会时,把创办私塾接纳商会子弟读书之事一说,却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商会中人大多数都是识字的,他们也希望自家子弟能够出人头地,从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变成功名在身的读书人,既然是商会办学。对于商会子弟还有优待,比他们请先生回去要划算得多。
最后一合计,单单在场各家呈递上来的子弟便有五六十名,岁数从六七岁到十五六岁不等,若真是让冯话齐一个人来教,显然力所不及。
“那我就多请一些先生回来,诸位没异议吧?”惠娘当着商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