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就需要投入,管理员对这一做法并无兴趣。
如何应对“人类与环境”的矛盾,新时代的人类文明被关进定居点,苟延残喘,不仅总人口下降到不足战前的三分之一,其居住地,与所需的空气、水、食物等等资源,也不再需要从广袤的大地上攫取,而越来越依赖庞大如山的巨型处理系统。
譬如食物,摆脱旧时代的传统农业,今天的NEP大区之“造饭机”遍布各地,仅仅使用木材、有机废弃物甚至燃料,就能满足上千万民众每天8.4M焦的能量摄入。
这一体系的产出,绝大部分的形式都是“食用肥皂”,出于成本的考量,也无可厚非。
与传统农业动辄百万公顷的播种、管理、收获与加工流程相比,新时代的“造饭机”,所需原料的门槛一点都不高,即便在全面核战之后的世界,也不难从大区各地获得辐射符合限值的原材料。
退一步讲,以定居点内民众的生活条件,见识水准,哪怕辐射高一点也并不妨事。
反正他们既没有意识、也没有手段,去监控自己呼吸、饮用乃至食用的东西,究竟是否足够安全,略微超标的辐射,总体上并不会给民众带来毁灭性的影响,方然也懒得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