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下一刻的状态。
不仅如此,还可以将这种预测,原则上推导到无限远的未来。
然而对分布参数模拟式设备,要想做到这一点,“完全掌握系统的情况”,原则上需要确定的状态空间,是无穷大。我可能不会爱你
无穷大,是的就是如此,这并非如“计算机保存无理数”之类的情形;
而是迄今为止,人类,仍未掌握这样一种技术,可以100%完美复制某个模拟量,别说“复制、黏贴”,甚至连“剪切、黏贴”都做不到。
分布参数模拟式系统与数字式系统的这一本质区别,是“人脑类比于计算机”的致命谬误。
从这一点出发,方然很清楚,所谓“人脑全复制”的设想,即便在遥远的未来,能够实现的概率也极其渺茫,甚至根本等于零。
人脑,撇开意识的本质,先考虑形式上的情形,要如何才能将其状态“完全读取”,继而才有可能进行复制、或迁移的操作。
无须考虑全脑的复杂状态,单只考虑神经元之间的一个普通“突触”,这甚至都办不到。
人类,迄今为止,无法完成模拟量的100%复制,这便意味着:
哪怕两个神经元之间,藉由电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