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迟早都会碰壁。
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海因里希主义,结合彼时的社会现状,是正确的,但是在人类社会形态发生颠覆性变化的今天,这一理论,便未必仍适合于指导实践。
虽然我必须强调这一点:
海因里希的伟大,永远不会被遗忘。
但,置身于这样一个世界,一个生产力极度发达、生产关系亦天翻地覆的时代,与其纠结于理论,倒不如直面现实,明确眼下最迫在眉睫的任务,究竟是什么,然后,你们才能理解管理长的抉择。
一个群体也好,一个个体也罢,倘若都无法在这时代生存下来,
不论谈什么,都毫无意义。”
阿达民的话,冷漠,却很有说服力,令叶夫根尼娅*卡纳耶娃一时沉默。
其实这些道理,又何须站在这里听旁人讲,早在赤塔被接管的那一天,钟楼上,管理委员便模糊的猜到了这一切,也不得不承认,在没有希望战胜海峡对面之敌时,这的确是对民众最好的结局。
而阿达民的声线,还在继续:
“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切既有都被颠覆,不是吗?
不论你怎么看待自己的管理长,还有我,我们这些管理员,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