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分裂过度的个体,腾出生存空间,让基因层面上更“新”的复制品存活下来,这就是dna的策略。
至于个体本身,只是容器,dna根本就不关心,也不考虑它们的命运究竟会如何。
洞悉了dna怎样拿捏生物的寿限,方然一时无言。
虽然,早在中学时代就有过一些类似的设想,真的缜密推理出结论,他还是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原本认为是寄生、共生的dna与生物体,居然会有这样的一种制约关系,这种关联,单独考虑生物个体是不会有答案,然而一旦放到种群演化的大框架内,考虑到生物的漫长演化,压力几乎都来自外界,这又很容易理解。
dna,控制着身体的生与死,这是事实,方然早就知道,如今只不过又将其重温了一遍。
不过,也就是在观察培养皿,观察那些无意识存活着的肉块时,回忆近来查阅的文献,和“人类长寿有限公司”的技术资料,他愈发确定,当今人类掌握的基因技术,编辑dna长链的能力,还远不足以实现永不下车的目标。
端粒酶,相关基因的研究,用来延长寿命或许问题不大,“人类长寿”的研究计划就包含这一方向,进展似乎也还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