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抓狂。
藉由一项续命的新疗法,蓦然惊觉,微生物的威胁令方然不安。
凭借过往的知识积累,稍加温习,确信现阶段没可能逃避这样的威胁,西历1474年的前几个月里,度过二十岁的年轻人再度关注起生命科学领域。
他要寻找的,不是眼前的安慰剂,而是一劳永逸解决这种威胁的策略。
否则,抛开一切艰难险阻,单从无限长生命被疾患终止的概率上,“永不下车”也将变为一纸空谈。
那到底要怎样解决呢;
答案,出奇的直白,只是他一开始还未能想到。
偌大盖亚的表面有没有微生物的禁区,有,当然有,iv级生化实验室之类所在自不必说,即便在伯克利,生命科学部的无菌实验室也不是什么高度保密的场所。
借助不设防的校内监控网,不必亲临,方然也能看到内部的情形。
无菌空间,凭借现有的科技水平,只要出得起钱,规划多大的覆盖区域都不成问题,实践上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不过,目前人类营造的所谓“无菌”空间都是不完备的,至多只能做到空间本身的零微生物状态(概率零),其中全套行头的活动者,体内依然会充斥着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