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放在了it领域,对生命科学的最前沿进展,并不是太熟悉,而且现在以“托马斯安生”的身份活动,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的在网络上查询这一领域的信息。
作为与世无争、专注it领域的宅男,关注生命科学领域,是暴露身份的高危行为。
但即便一时无法紧跟生命科学的脚步,想到衰老,和想必紧跟其后的死亡,方然的紧迫感却比之前淡漠了些,他知道,自己现在才二十五岁,即便不采取任何措施也仍然拥有几十年的时间,至少在数学期望上是这样,那么关于衰老,关于疾病,甚至关于死亡,与依稀在望的文明末日相比,根本就不是什么迫在眉睫的事。
只不过……他心里也明白,自己之所以会这样想,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自我安慰。
永生,追寻无限长的生命,即便目标一模一样,从零开始、架构崭新的生命形态,和背负着四十亿年演化积累的人,实现起来的难度根本就天差地别。
今天的生命科学,就他所知,连凭空制造出永生不灭的生命都还未做到;
又怎能奢望其一步登天,探索出彻底改造、重塑人类躯体的神迹,让人类摆脱衰老与死亡的宿命呢。
躯体的衰老,人身体上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