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花费过一些时间精力,浅尝辄止。
因为他很快发现,所谓“计算机自我意识”与“计算机承载人类的意识”这两个命题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且不说第一个目标,至今未能实现;
即便有朝一日成为现实,距离实现第二个目标,也还是遥遥无期。
永生,无限长的生命,倘若执着于意识与栖居其中的身体,生命科学是唯一的希望。
但倘若换一个角度,按“匿名者”的观点,身体的永存,只不过是永生三个阶段中的第一个,意识的永存才是第二阶段,那么,能否借助发达的科学技术,让意识脱离身体这具——牢笼,以另外的形式长期存在下去,甚至达成不朽。
这种想法,以今天的科技水平,还只是一种天马行空的幻想。
至于未来能否实现,能,或者不能,方然的着眼点在于时间,或者说,他对不同层面的永生之手段,有十分清醒的主次之分。
计算机承载人类的意识,作为一种设想,是可以的。
但在此之前,三十五岁、已经不再年轻的自己,则必须直面身体衰老、继而衰亡的必然。
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向前眺望,更高层面的永生不灭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