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供的物资,究竟是不是物有所值。
唯一的判断标准,除物质本身的稀缺程度、与需求的迫切程度,便只有凝结在物质当中,看不见、摸不到的:
能量之消耗。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形之物,按卡奥海因里希的说法,一般是指劳动力,是人类为改造客观世界、获得自身利益而投入的劳动,这一说法,即使到今天也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在浏览ai呈交的贸易流水时,方然也的确想到过海因里希的理论。
斗转星移,世界已天翻地覆,但今天人类世界的一切用度,从面包到核弹,根本上都源自劳动者的双手。
不论这双手是握住铁锹,还是敲击键盘,劳动的本质都是一样。
进而,对产品的价值分析,也就有了唯一而确切的锚,(原则上)只需统计人类为获取、制备这些物质,投入了多少劳动,便可以(粗糙的)将其价值转换为价格,进而以此为指导去进行交易。
然而在今天,确切的讲,从某一并不甚确切的时间节点开始,卡奥海因里希的理论,便逐渐遭遇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是产品价值的锚,这一事实在今天并未改变,也不应该改变。
然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