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背上的林邑军居高临下,箭设枪刺,唐军人仰马翻。林邑王率领其他部队乘机追杀,唐军大败,损失惨重。
唐军一直后退了200余里,才稳住了阵线,只能暂时停止了对林邑国的征讨。
李恪很聪明,也善于学习,他走访了当地民众,也翻阅了历史资料,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南朝和隋和林邑的两次冲突中对方曾使用了大象。一次是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迈使用了象军参战,宋军初战不利。振武将军宗悫认为,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乃赶制了许多假狮子,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放出了假狮子,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
另一次是隋朝仁寿末,派刘方为驩州道行军行军总管讨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战,刘方以诈败术,引大象跌入陷阱,复以弓弩设杀,从而获胜,一举攻占林邑国都。
李恪根据这些资料,找到了对付林邑国象兵部队的办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准备,他率领大军再次向林邑国发动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