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学这三年里,就没有一个学子可以通过考试成为生员的。实际上,本县不要说秀才,就是连合格的童生和蒙童都寥寥无几。现如今在县学里读书的几乎都是‘官生’……”(注:明朝县学的生员有两个渠道来源,一个是考试考上去的生员,一个是世袭官员子弟,不需要考试,这就是官生,这大概属于一种特殊的“义务教育”了。)
?按说县里的教育情况如此差劲,顾之谦这个教谕应该感到很惭愧,但他却毫无惭愧之色,振振有词道:“本县文教如此糟糕,非是本官懈怠,实在这文教也需要投入啊,我方才已经说了,本县教谕、训导及六科教授们的俸禄已经有两个月没发了,师生无心就学,连六科教授们的俸禄都无法保障,还谈何建树啊?……”
“要在文教方面有所建树其实甚易,只要县令大人肯多拨钱粮,本官可以从他地延请优秀童生过来作为附学生员,每月每童生只需补廪米六斗,来年岁考,本县必有生员考取秀才!将来能考中举人、进士也未可知,据本官了解,福州府其他县皆是如此操作,本县如不如此操作,来年考绩恐怕又要垫底了,郭大人,这文教乃国家之本,切不可轻视啊!……”
郭致远听得目瞪口呆,怎么明朝还有这种操作啊?不过想想也对,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