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结束的时候,名士们都还有些意犹未尽,共同约定待到明年古田红薯丰收时再来此参加诗会。
通过这次诗会红薯的名声也在福建传开了,富裕阶层也开始接受红薯这种新生作物,连名士们都爱吃红薯呢,谁还会认为红薯是低俗之物?红薯也因此逐渐进入了商业流通领域,有眼光的商人纷纷到古田来采购红薯,老百姓把库存的红薯都变成了白花花的银子,心里彻底踏实了,种植红薯的干劲也更足了。
郭致远趁势又开始推广玉米和马铃薯种植,有了红薯的先例,老百姓种植的热情很高,县衙准备的红薯苗和马铃薯苗很快就被百姓们认领完了!
第二期的《兴明报》对这次的红薯诗会做了详细报道,还把名士们所作的赞颂红薯的诗词佳作全部刊登了上去,这个时代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把自己的诗作出版的,所以名士们对于刊登了自己诗作的《兴明报》十分感兴趣,让《兴明报》在士林中的影响力大大增强,郭致远的名气也自然水涨船高,至少在福建士林中都知道他这么一号人物了。
红薯的推广成功也使得郭致远在古田的声望再次高涨,如今古田各方面的工作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口比郭致远上任前增加了一倍还多,从来都是收不满的赋税也是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