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农民的比例就在逐渐缩小,手工业者,技术人员,以及受过教育的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数都在显著增加。
尤其是手工业者,清国还在强调
“士、农、工、商”,尼亚萨兰却对手工业者全无歧视,甚至手工业者想在尼亚萨兰创业,从兰德银行贷款,都比农民贷款扩大农场更容易,所以这两年移民尼亚萨兰的手工业者就有点多,以前一百个移民中有一两个就不错了,这两年,比例已经逐渐攀升到百分之十五左右。
“我们现在和江南的士绅合作,借助当地士绅的势力从清国移民,效果其实还不错,不过要见到成效,恐怕要到五年到十年之后——”安东也是很无奈,世间不如意,十之常八、九。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吗,最近这几年,因为尼亚萨兰的大规模移民,清国大城市内的流浪儿数量明显减少。
换成是其他国家,对于成年劳动力的需求,远远大于对女性和儿童的需求。
尼亚萨兰就不是这样,通常情况下,尼亚萨兰和清国的士绅合作,每得到一个成年劳动力,尼亚萨兰支付的报酬大概是十块大洋左右,女性和孩子的报酬是五块大洋。
听上去好像差了一倍,根本没有可比性,实际上相对于成年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