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地区,粮食供应分粗粮和细粮。
粗粮主要是苞米面儿、高粱之类的。
苞米面儿辣嗓子,高粱不好消化。
但这是70年代东北非水稻、小麦主产区的居民们的主食。
细粮就是大米白面。
大米还好说,蓝城本身靠近辽河平原,吃的都是新鲜的大米。
白面差距就大了,即便是精粉儿都没法跟21世纪的普通白面相比,大多数时候吃的都是富强粉,一种有些粗糙的、发黑的面粉。
即便是这样的细粮,各家各户也不舍得天天吃,都是过年过节吃上几顿,尤其过春节的时候,人们几乎天天吃细粮。
会过日子的家庭,男孩子又少一点的话,细粮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像老董家那样,赵大妈不会过日子,男孩子又多,细粮连正月初五都坚持不到,甚至为了抢一口富强粉馒头都能打起来。
东北地区细粮少,副食、蔬菜也不丰富,最折磨人的莫过于入冬前的冬储了。
冬储蔬菜主要是白菜、萝卜、土豆。
其中买白菜的过程不亚于一场战斗。
倒不是说白菜产量不行,而是因为适合冬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