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学堂(后来改成武学学宫)每年也有几百个毕业生出来,不安排怎么能行?你把新军解散了,这些年轻武人去哪儿?都去去天津投武好古?
另外,陕西新军、河东新军、朔方新军、灵州新军,还有韩家的昭义军,还有海路市舶制置司都向朝廷提出要用武学生带兵。而且还不断举荐少年武人到开封府的军校求学。
在朝廷大臣们看来,这是陕西军、河东军、朔方军、灵州军、昭义军、海路市舶制置司忠于朝廷的体现。你要是停办军校,人家都去天津骑士学院招人了,朝廷还怎么控制他们?
所以形势倒逼着朝廷办军校,办新军。不仅要办,还要办好,而且也有条件办好。
首先是有钱!蔡京的钱引改革目前看来是成功的,所以朝廷并不缺钱。
其次,人才也不是很缺。因为朝廷系统中还是有许多早年从兵学司、骑士学院毕业的人才。
同时,朝廷这边还有六所“大学”,每年也能培养出大量的新学人才。这些人才,也为武学学宫的师资力量提供了保障。
另外,六所“大学”的毕业生中的一部分,还直接加入了新军、枢密院、军器监、海路市舶制置司等和军事相关的衙署。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军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