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层甲板的铺设,船壳的防水措施,甚至小到铁钉和木栓的使用方式,全都是一门门的学问需要长期的研究的实践,才能得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而且制造一艘性能卓越的风帆战列舰需要很长的周期。通常是两到三年,急造也要几个月,还不包括砍伐树木和阴干木材需要的时间。
所以造船的技术进步,也只能循着造船的周期,循序渐进的推进,很难用金手指拔苗助长。所以在共和百年到来的时候,传说中的“飞剪船”依旧没有出现。虽然在武好古生前,就曾经提出过“飞剪船”的设想将船只的水下形状设计成最小阻力状,以提高航速。
但是“最小阻力状”应该小到什么程度船只的稳定性怎么解决船体有没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具和风帆的强度够不够
这些问题都需要反反复复的研究和积累,才能一一得到解决。
所以直到目前,“共和”级这样的两万石风帆战列舰,就是大周造船业能力拿出的最高水平的作品了。
随着“共和”级的首舰共和号缓缓滑入水中,前来观礼的人们,不约而同的发出了一阵喝彩声音。
“好一条巨舰啊”
“真不愧是我大周的海上城垣”
“元首,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