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百工匠心 > 章节目录 第35章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的,必须三问不更色。”

    “当时人们往往把明代器物误认为清代,比如明代有名的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却被标为雍正。遍地都是一摞摞的雍正款,天天有人给孙瀛洲推销,十一二块钱,比其他盘子贵两块钱。”

    鲁善工听完长叹口气,可惜自己没有赶上好时候,那时候官窑遍地是!

    “学成后耿宝昌和几个师兄弟离开敦华斋,堂兄开振华斋,耿宝昌担任经理。后来因公私合营,敦华斋、振华斋都被迫关门。一时间文物市场萧条,孙瀛洲受聘于故宫,专门从事古陶瓷的研究和鉴定,耿宝昌则转行去折纸盒子。

    “后来经孙瀛洲、徐邦达等前辈推荐,耿宝昌才有机会进故宫工作。孙瀛洲花十年工夫,陆续把自己多年收藏的3000多件文物捐给故宫,就连院长都说:故宫有两大恩人,一是捐赠瓷器的孙瀛洲,二是捐赠字画的张伯驹。”

    “耿宝昌初进故宫,百废待兴,大批文物等待清点。先进入修整组,即现在的科技部工作。大量从各地搜集来的文物需要修复,粘的粘、补的补。”

    “每个工作组都有指标,陶瓷藏品三十五六万件,每人每天得整理250件左右。”

    “那时候就算在故宫,官窑还是哥窑,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