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为佚名作,在形式(都有五行)方面是可以对仗,但却毫无意义。而且上联是一句清丽的五言诗句,灰堆之句只是“解得通”而已。两者之间的雅俗不可以道里计。
后有人改“炮堆”,“炮堆”比“灰堆”好得多,但“堆”字的气势太弱,把许多炮“堆”在镇海楼中,联意不通且牵强。
九、灯铺深圳桥
张耀君先生拟对的下联,“铺”字用得不大适当,但“深圳桥”是可以对“池塘柳”的名词。不过却是专有名词,严格说来,用以对普通名词还是“犯忌”的。
“烟锁池塘柳”是一副千古绝对的上联。至于出处颇有争议!
有人说“烟锁池塘柳”来自唐诗,有的说源于明末的陈子升,有的说它属于乾隆……
【注:我最早看到的文献出于明张夷令《迂仙别记》(原书已散佚,冯梦龙《古今谭概》专愚部第四引)。原文大致如下:“烟锁池塘柳”,五字喻五行,昔称鳏对。公(迂公)一日夸向客曰:“吾得所以对之矣:冀粟陈献忠。”意取东西南北中也。
由此可见,该对在明朝之前已存在】
但大家都承认它是“千古难对”,对得出下联的人,少得可怜。对得还算可以的,有“烽销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