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刘备的日常 > 14郦督二沟
其中,地势较低、排水不良、土质黏重的低沙圩田,大都栽水稻。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不宜保持水层的高沙圩田,高粱小麦等旱地作物。

    关于圩田的最早记载,见于东汉时《越绝书·吴地传》中的“鹿陂”。

    又据说,东吴赤乌元年,孙权称帝后,大将丁奉为五路总兵,镇守芜湖、宣城一带。亲率军民围湖造田,督修圩堤。数万人披星戴月,历经四年努力,终“围于湖成良田”。得名:金钱圩。后改惠民圩,最后据圩田外貌像个金元宝,正式命名为金宝圩。金宝圩围金钱湖滩田二十余万亩:“堤长一百零四里又四十九步,堤(面)宽丈余,(堤)高二丈余,底宽五丈。圩内高处筑捍田,低处挖沟渠,以军队屯田。又迁流民,筑庐舍,建村庄,使军民耕耘其间。”

    五代时,江南已有圩田,一个大圩,方数十里,如同大城,中有渠道,外有闸门……到北宋时,圩田在南方进一步发展。太平州芜湖县万春圩,有田十二万七千亩,圩中有大道长二十二里。圩田能防旱抗涝,故可常保丰收。

    宋杨万里《圩田》有:“周遭圩岸缭金城,一眼圩田翠不分。”之句。

    圩堤将农田与外水隔开,通过灌排渠系及操纵堤上的水闸以调节内水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