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许骧传》言,“六年,出为陕府西北路转运副使。会罢副使,徙知鄜州”。
与许骧同时罢为知州的有董俨,据《长编》所载,俨由淮南转运使罢知光州,在八年五月己巳。
因此,太平兴国年间,陕西实被分为河北、河南、西北三路。
雍熙元年以后,文献中不见以上3路,而代之以“陕西路”。
可能兴国末3路又复合并。
淮南:“太平兴国元年,分东、西路,后并一路”。
从文献上看,太平兴国五、六年时,两路尚未合并。
时有胡旦、董俨分别担任淮南东、西路转运副使。
但据《宋纪》,雍熙二年八月以前淮南路已合并。
因此,合并可能为太平兴国末年之事。
江南:太平兴国元年,分东、西路。
然据《舆地纪胜-隆兴府》所言,“开宝九年,命知昇州杨克逊兼江南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事。时兼东、西两路,故治不在豫章。是年,又命知洪州王明兼江南西路转运使,故漕台未有治所。雍熙中,杨缄为江西漕,始治焉”。
则此前东、西两路并未截然分开,西路应受东路节制。
江南东、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