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扫盲班的人,除了要认得这一千多个字,还要能默写这篇文章。”
薛贺道:“嗯,这好,我正想向公子谏言,是不是弄些简单点的诗文作为教材。”
“诗文就不必了。”韦宝道:“能让大家认识基本的字,以后能看点文章,看个布告什么的便可。”
韦宝打算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作为扫盲文章,他那天好像看见有个人的电脑里面存了这文章。不过,他需要修改,要把里面的人名修改,还要将地名修改,很多国家还没有呢。
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并不是外人说的“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 。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的鼓励性。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
“是,公子。”薛贺答应道。
《少年中国说》的开头由日本人称中国为衰老的帝国,引发思 考,然后给出论点,“少年中国”,作者认为国家盛衰的关键在于人的老少,然后通过对比老年人于少年人的性格、思 想、生活状态和行事习惯得出“少年富则国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