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的耐久能力便是极大的问题,如德国那般打完就扔还好,要是持续使用就不能不考虑火箭弹尾流所产生的高温高压对发射管体的侵蚀与灼烧。
若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弹药威力再大,射程再远也没有,因为士兵绝不可能冒着受伤,甚至生命危险去操作一款容易炸膛的火箭筒,正是基于这点,如何加固火箭筒管体,以及高效而又充分引导火箭弹尾流排出,便成为重复使用式火箭筒的重中之重。
为此擅长技术流的美国人以形式简单,却制造麻烦的纯火箭平衡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此便有了“巴祖卡”以及“超级巴祖卡”,只不过这种方法很好的解决弹药与管体的平衡,但弹药的口径却被管体死死限制住,根本没办法采用超口径,升级潜力十分有限。
苏联并没有走美国人的路子,而是在充分学习德国人的先进经验后,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办法,那便是用强力的金属构件对承受高温高压最严重的发射管中后部进行二次加强处理,如此既能够稳固筒体以便适用威力更大的超口径,二来还能够作为隔热装置,避免射手被高温热流灼伤。
所以人们可以在rpg—2的发射管中后部见到纯木色的管体加固结构,便是为了能更好的适用超口径大威力弹药,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