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完民主德国的技术之后,真正靠自身开始研发高速列车时,靠东北机车厂眼下的技术力量根本就是在开玩笑。至少要补充上千高素质员工,在找好带头人,才有可能使研发团队运转起来。这种规模的人才补充,铁道部是必须经过的环节。
“不会就这一个吧?”
“部里问车厂将来的发展规划侧重在哪个方面?部里会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梁远梁海平这么说,意识到铁道部这回算是大出血了,像原本的东北机车厂,成都机车厂这些工厂的败落都和铁道部集中扶植的政策有关。
六、七十年代的大规模备战备荒建设之后,全国的铁路车辆厂至少也有上百家,经过铁道部一番重点扶植,优化组合之后,步入新世纪时,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七家,铁道部这么说,就是打算扶植东北机车厂,使铁路车辆供应商从七大变成八大。
不过这个对于梁远来说还真是个烦恼,重点扶植就意味着要被部里渗透,对于心怀鬼胎的梁远来说,这会给以后的挖墙角工作增加无数难度,将来搞定部队一家梁远还有些把握,若是铁道部在参合进来,东北机车厂梁远就不用再打主意了。
“这真是个幸福的烦恼啊,要不我们不要扶植,直接把机头上交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