摞书抱到柜台上交给了账房。账房先生在一一清查之后噼里啪啦的打了一阵算盘,向着陈恭寿说道:
“回先生,您挑出来的这些书总共是720本,承惠九十七两七钱银子。
这么便宜?听到那个账房的话之后,只见陈恭寿随即就惊讶的愣了一下。
“您没算错吧?”只见陈老向着那个账房问道。
“应该没错的,账房先生向着陈恭寿老人家说道:”老先生可能不知道,这通州产的图书,价格都在的后面写着呢,小人不会算错的。”
听到了他的话之后,这次陈恭寿才好奇的走向柜台,从自己挑出来的那些图书中拿出一本,翻过来看了一眼。
果然!这一册本朝大家朱熹的著作《西铭解》,标价是一百七十五文,居然还不到两钱银子!
……
陈恭寿老人看到书籍的标价,觉得便宜得如同白送,这价钱少得简直不可思 议,还不到他想象中的四分之一!
其实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宋代书价的问题。
要说在宋代想要买一本书的价钱,可不像现代社会。一本纸质书,你拿到手里面70块钱觉得贵了,十来块钱你就觉得很便宜。
可是在古代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