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的穿甲燃烧弹的攻击,更何况,大部分时候,俄国人为了瞄准方便而放下了档板,这种作死行为的结果往往是在火炮被摧毁之前,车上的人员反而被屠杀一空。
于是,事实证明,偏科的设计也许会实用,但是绝对称不上经典。于是,在经过几天的血战之后,加强给第四突击师的先后2o多门自行火炮到了今天,已经全部损失了。而除了战损之外,装备的可靠性也是个大问题,毕竟是临时拼凑出来的,现代工业产品出来之后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就上战场本来就有些仓促,更何况俄国这种没多少底蕴的国家,弄出来的东西不出问题反而不正常!
动机过热、变箱间歇性失灵、履带断裂、行走设备因为疲劳而变形的问题从来就没有断过。俄国人能把这些到处都是问题的战车开到敌后4o千米左右的地方也真是不容易了......。
而除了本身技术上的不过关之外,体系上同样也有问题,简单来说既是俄国人光想着怎么解决战场的问题了,却没想着如何解决战场之外的问题,比如说安排个修理单位什么的。
巴伐利亚搞装甲部队搞了十多年,这可不仅仅是为了研究装备、制定战术和编制,更重要的是也要学会如何在战争条件下保证战车可以使用,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