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的差不多一半商船都是荷兰的,真正加起来得数以万记,至少在十年内还没有谁能撼动他们的地位,即便是飞展的大明也不行,这个是需要时间积累的。
更何况这时候的海上贸易几乎都是脑袋别裤腰带上的,杨丰派往欧洲的天朝号到达欧洲时候,就已经死了十分之一的人,而像逐远号那样的死亡率一点都不需要大惊小怪。至少在新式螺旋桨商船推广开,沿线的贸易据点建立起来之前,大明商人对于跑欧洲还是很难有太大兴趣,毕竟他们有东南亚印度和中东东部非洲市场,没必要非得往欧洲跑。
既然这样,最好还是重新建立起这条贸易线。
至于荷兰人会不会答应……
他们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力。
东方贸易的几乎所有源头全都控制在大明手里,从中国的丝绸茶叶工业品到东南亚的香料,乃至于锡兰的咖啡通通都是大明说了算的,大明说不卖给荷兰人,他们就别想沾这些东西,而没有他们的商船对大明来说并没什么大不了,无非就是少赚点,但没有这些贸易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三千万盾实际上并不多。
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前最多十几年的利润而已,而他们已经经营了一百年,光在台湾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