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解决之道,不外有三:一曰徕民,即招他国之平民,本国之流民,为我所用;二曰增民,即增强本国自身之人口,鼓励生育,教化百姓,以期实现“十年生育,十年教育,二十年纵横天下”之目的;三月智民,兴修水利,改造农具,以畜力代替人力,实现人力之增。
然三法虽好,但观今之事,却不可直用:徕民之策因大陆诸国关卡重重,而不能行;增民之计因时间长久,而无法解决眼下之难;智民虽好,但我军新建,各军武装辄带更换。虽有工匠千人,敷之军用尚为不住,何以济民?故亦不可行。
三法不行,难道便无它策?臣苦思亦久,亦得三计:一曰侦察人口,招徕失民。多年征战,户籍散失,百姓流离。或于深山老林之中,或于溪谷潜渊之畔,必有流民之所。王可发榜招致,遣官员巡之,允其返乡,分其田地,使其安定。
二曰均田分地,军屯收粮。民地之利在于分配。若任其自然,则有钱有势者田地越多,无钱无势者无地可作,此乃不公。当以宣布土地之归属为国,无论何人皆有权使用土地,而无权领有土地。使用土地之人,当量力而为,每年上交国家其收成之三,以物代币为租,此为均田,民之可用。
军屯之计,乃以闲暇之军,于训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