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父的看法和我们一样,认为国子监的教育偏于成人化,湛儿和澈儿都还太小,只怕会吃不消。”刘识沉吟道,“伯父觉得,考虑到湛儿和澈儿尚且年幼,可在家中再读两年,等到他们十岁上在去书院也不晚。”
主要是张伦看起来洒脱不羁、自然风流,但是有时难免恃才傲物,对事物的看法也难免偏狭不得当,刘识和彭瑾都担心等刘湛和刘澈长大了,会深受其影响,甚至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难以融入这个社会。
要不然,以张伦的才学,还可以再多教他们两年。
“那伯父有没有说他觉得哪家书院更适合湛儿和澈儿?“彭瑾又问。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教育人才方面,刘识可不比周翯更有经验和远见。
“考虑到湛儿和澈儿年纪还小,伯父觉得最好还是让他们留在京城或者是京城附近。”刘识回道,“我和伯父都觉得,京郊的栖霞书院就很不错。院长还是伯父的学生,教育孩子是讲求顺应自然天性,因材施教,合理引导,最适合湛儿和澈儿这样年纪孩子,你觉得怎么样?”
彭瑾笑道:“栖霞书院我也曾经听说过,风评不错。既然你和伯父都觉得那里适合湛儿和澈儿,等再过两年,就让他们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