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多的手艺,父子两小心翼翼地弄到黄昏时,才将这几百字刻好。然后磨掉毛边,填充颜料。
原理是这样的,许多细节却是错误的,印刷出来效果不理想,更不可能看出什么董氏风格。先凑合吧,至少比刘昌郝写的毛笔字强了一百倍。
印好后,封裱在大炮仗的外面。
刘昌郝拿出一个大炮仗,向朱三借来火舌将引信点燃。
“呯”地一声,朱三却直愣愣地站在哪里。
“其是……”
“炮竹啊。”
“炮竹乃是除夕烧竹子。”
“汝看上面的字。”
只有大炮竹上印了字,小长鞭不可能印字,然而看着这些字,朱三岂能不明白。
“能卖掉……”朱三虽看明白了,还是茫茫然的。这也是刘昌郝抄袭三首诗词的原因,看到了这些诗词,则会明白一是中秋节燃放的,一是重阳节燃放的,一是结婚燃放的,增添喜庆意味。其次,新事物,得有一个推广普及,顾客认可的过程,有了这三首诗词,能加速它的推广步伐。
“三郎,中秋重阳非是除夕,未必好售之。吾所欲乃是此段时间,让更多人知道、认可,除夕到来,销量必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