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先生所言这还是有些避讳了,洪武朝的时候官员们几乎动辄杀头,一个空印案,一个郭恒案,太祖几乎杀尽了天下官员,官员们一个个人心惶惶的,自保尚且唯恐不及,哪里还有什么心思 搞文学创作?
宋濂、高启等人可说颇有文才,不过独木难支,也并未形成一个影响较大的流派,毕竟这个年代的大明还不太平,外边不太平,里边也不太平。
很难想象一个不太平的世道还能文人、高手辈出的,就像那盛唐,文华满天下,还不是因为这会儿的国家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永乐年后,国家渐渐安定,吏治也不再似之前那般严苛,由是这文风便慢慢兴起,不过让人痛心的是此时的文坛兴起的,是一股浮华之风。”
周老先生谨小慎微,有些事儿不敢说的太明白,这个时代其实就是如此,先生所说的,该是永乐年间兴起,一直到成化年间这才有所没落的台阁体。
当时文坛领袖是号称“三杨”的三个杨姓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人文采斐然,不过这么好的文采全都用来歌功颂歌吹嘘本朝如何如何厉害,皇帝如何如何盛名,百姓如何如何安居乐业,文笔一旦用来干这些,就会落入末流,所以这个时代的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