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估计,‘倭军6海军意见分歧,政府内部不一致,已陷入进退维谷之势也。’故英国提议调停,可运用之,‘使倭得转圜离沪,以恢复我经济策源地,以今日战况或有可能也。’[注3o:《常凯申日记》。1937年8月2o条。]
是相信柏林买来的情报——日本拒绝调停、增兵正在途中;还是应该相信日本会接受英国人的调停?这是个问题。如果日本拒绝英国调停,那么中德关系肯定会大受影响,所以眼前这份《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就是救命稻草,非签不可。可如果日本愿意接受英国调停,从上海撤军恢复旧状,那么中日战事很可能会局限于华北一隅,真要那样的话,数次抗命不遵、与日妥协的宋哲元将是最好的替罪羊。
中日的战事似乎还在分岔口上,可隐隐约约的,想到柏林之前有不可在上海开战的郑重警告、以及孔祥熙数次苦口婆心的奉劝。常凯申又觉得现在已经过了那个扭转态势的分岔口。当然,这也是性格所致,流氓出身的他从来都不会以拼命的方式去敲诈勒索,只惯于摆出一副吓人的架势。这其实也是帮派里惯用的伎俩,虽然没底气,可一上来总要露胸膛亮刀子、左青龙右白虎,没见识过的良民当即瞎蒙,可如果真遇上不怕吓干不过的硬茬,那就只好马上报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