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成人不能识别猴子这一非人类的面孔。这说明,成人对人脸的识别优于对非人脸的识别。
这就是知觉窄化,虽然很多人或许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承认在认知方面,其实是弱于婴儿的。婴儿能分辨的事物,成人未必能分辨出来。
那么我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知觉窄化的呢?
实验继续,这一次使用华夏人的婴儿。实验结果表明,婴儿在个月大时,对米国白人、华夏人以及非洲人的面孔都能进行很好的识别;个月大时能够识别华夏人和米国白人的面孔,不能识别非洲人面孔;个月大时只能识别中国人的面孔,不能识别美国白人和非洲人的面孔。
这些研究说明,在我们知觉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普遍发生了“知觉窄化”,丧失了这种分辨异族面孔的能力。..这符合进化的需要我们平日接触得最多的是同族,准确地分辨出同族的面孔有利于社会交往和种族生存,因此人脑自动调试以适应需要。
知觉窄化和脸盲症当然是不同的,脸盲也叫“面孔失认症”,指的是在大脑在面孔加工上明显受损的群体,按照致病原因大致可以分为获得性面孔失认症和发展性面孔失认症。
前者是指由于后天的疾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