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都是些空谈。虽然锁厅试的都是些有官身的,但大家都是位卑职低的,谁也没治过国,所谓的治国理念,自然都是空谈。
不过钟浩对于这对夏和平灭边患的策略,还是能写出点东西的,因为这正是钟浩对口的东西。
钟浩在西北好歹也待了两年多了,这对西夏比一般考生了解的还是多一些的,关于一些平夏的策略自然也多些。想当年,钟浩在青州时还曾给自己现在的泰山老丈人富弼写过一个平夏策略的条陈。里面还提出了“开拓河湟”的策略,虽然也是借用的人家王韶的,但也算是小小惊艳了一把。
呃,好像王韶好像下科和苏轼等人就都会中进士了,若是有机会见到王韶后,要好好谢谢他,毕竟这把他的点子占了,还是有点稍微有些对不起他的。
其实钟浩去西北也是因为这个平夏策略的条陈,而且在西北做得那窟野河屯田事宜,其实也是跟平夏策略中的经略横山这一方面有关。
钟浩的“借”来的那岳元帅的《满江红》,经过他把那靖康耻改为河西耻,成为大宋文人们表达对夏决心的选之作。
所以,这说起对夏策略,大概整个考场,乃至整个贡院内的考生,都没有钟浩有言权。钟浩既有后世拿来的对夏策略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