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在对夏前沿的麟州两年的实践了解,这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这些考生连见都没见过党项人,谈何对夏策略。
钟浩觉得这道对夏策略的策论题,简直是给自己来送分的,呃,不,应该是来给自己加分。
自己别的题估计做得都只能算是中等靠下的水平,但这道题必定能出彩,钟浩对自己很有信心。
这策论其实就是文言散文,当然也可以说是议论文,并没有严格的格式限制。对于那些文采好、知识丰富的考生来说,他们大都会采用“太学体”,这样比较能彰显自己的文字功底,当然,这事儿是他们自己认为的。钟浩就不这么认为,他觉得策论嘛,就应该写得让人轻易的看明白才算好的策论,重要的内在的东西,要显示文采,在应试赋中显示,策论还是以写策为主的。
当然,钟浩是关于这对夏策略在肚子有干货才这么想,对于人家那些对于这对夏策略肚子没有干货,只有文采的考生,人家自然只能在彰显自己文字功底方面做文章。
钟浩记得欧阳修的话,说没有必要非得写“太学体”,这一科的主考官王拱辰并不喜欢“太学体”。虽然“太学体”未必会一定就黜落,但是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照顾。
所以,钟浩写